馬來西亞國旗

馬來西亞國旗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、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。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,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。14道紅白橫條和14允星象征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區。藍色象征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,黃色象征國家元首,新月象征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。

馬來西亞國旗-馬來西亞國旗國徽圖片及含義  第1張

馬來西亞國旗圖片

馬來西亞國徽中間為盾形徽。盾徽頂端的新月與星象征伊斯蘭教。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征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。盾面上部列有五把馬來短劍,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、吉打州、玻璃市州、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。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、黑、白、黃4條色帶,分別代表雪蘭莪州、彭亨州、霹靂州和森美蘭州。盾面左側繪有藍、白波紋的海水和檳榔樹及檳威大橋,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州。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.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,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,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。盾面下端右邊的犀鳥,代表沙撈越州。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一一木槿。國徽兩側的護盾獸——老虎象征人民的勇敢與堅強。國徽下的彩帶的左右是分別以馬來語與爪威語書寫的國家格言:團結就是力量。

馬來西亞國旗-馬來西亞國旗國徽圖片及含義  第2張

馬來西亞國徽圖片

馬來西亞國家簡史

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羯荼、狼牙修等古國。15世紀初滿刺加王國統一馬來半島大部。16世紀開始,相繼遭到葡、荷等國殖民者的侵略。19世紀20年代起,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。沙撈越、沙巴于18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馬來亞、沙撈越、沙巴被日本占領。日本投降后,英國恢復了殖民統治。馬來亞于1948年2月1日成立馬來亞聯合邦,1957年8月31日在英聯邦內宣布獨立。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、沙撈越、沙巴合并,組成馬來西亞,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。1974年5月31日與中國建交。

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! 作者:國旗大全網,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國旗大全網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xxmh511.com/post/22.html發布于:2024-04-30

發表評論

快捷回復: 表情:
驗證碼
評論列表 (暫無評論,49844人圍觀)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